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中国六代机大对决!歼-36火力全开,歼 - 50 为何神秘隐身?

发布日期:2025-07-30 10:00:06 点击次数:147

2025年的中国天空,两款第六代战机正上演截然不同的研发剧本。

成飞的歼-36以“拼命三郎”姿态冲刺:单周试飞9次、主动低空秀肌肉、三发布局细节全网刷屏,甚至被拍到凌晨三点发动机点火。

而沈飞的歼-50,虽凭借无垂尾飞控0.01秒响应惊艳军迷,却因发动机卡脖子陷入沉寂——双机编队首飞后再无高调动作,折叠机翼设计亮眼却带不动涡扇-10改的乏力。

当歼-36的雷达反射面积比歼-20再降50%、电磁炮测试意外顺利时,歼-50还在为腹部沟槽隐身优化反复改稿。

更关键的是,海军空军对歼-50的归属博弈未定,而歼-36已用行动宣告:70吨重的三发巨兽,铁了心要挤进福建舰的甲板。

成都试飞基地的2025年4月,歼-36创下单周9次、超18小时的试飞纪录,频率达歼-20同期的三倍。

主动低空掠过居民区时,三发布局与机背DSI进气道被长焦镜头清晰捕捉,被军迷戏称直播研发进度。

反观歼-50,4月双机编队首飞惊艳亮相后,5月仅被零星拍到降落画面。

沈飞的低调并非技术保守——其无垂尾飞控响应速度0.01秒,复杂度超歼-20五倍,却因涡扇-10改发动机推力不足,超音速机动测试迟迟无法推进。

歼-36的激进路线引发热议:三台涡扇发动机提供澎湃推力,支持1.35马赫超巡和6吨内置载弹,但代价是70吨体重和陆基双轮起落架。

为减重,成飞采用0.2厘米超薄复合材料蒙皮(传统战机涂层厚2厘米),背部进气道隐身优化后,反射面积仅歼-20一半。

歼-50则押注「黑科技」:全球首创λ机翼+全动翼尖取消垂尾,RCS低至0.001㎡;折叠机翼缩短1.5米,精准匹配福建舰升降机尺寸。

但腹部沟槽结构经三次迭代仍影响隐身,且矢量发动机迟迟未能装机,被调侃”飞控满分,动力交白卷“。

福建舰甲板近期曝光的阻拦索改装,与军方论文所述六代机着舰系统高度吻合。

歼-36三发布局被曝预留变循环发动机冗余空间,电磁弹射功率冗余成其最大筹码。 但70吨体重引发担忧:比歼-15重十吨,起落架需改液压弹射适配器,甲板调度难度陡增。

歼-50的舰载基因更纯粹:双前轮起落架耐冲击、折叠机翼减少占地,却因发动机拖累无法验证弹射起飞。 更尴尬的是军种博弈——空军要陆基型,海军催舰载版,沈飞被迫一女二嫁。

成飞已为歼-36划定明确时间表:2027年量产,当前进入武器挂载测试阶段。 三发系统稳定性与舰载适配性是最后关卡。

成飞三发重装冲锋,沈飞飞控孤掌难鸣——这场六代机赛跑,究竟是技术路线的分歧,还是军种战略的博弈? 当福建舰电磁弹射器开始调试,留给双雄的时间还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