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伊朗革命卫队曝出惊人声明,公然挑战北京底线,两国方案前途未卜!

发布日期:2025-08-17 21:19:36 点击次数:152

全球多数国家现在都在看巴以冲突的“两国方案”。联合国数据显示,147个成员国已经承认了巴勒斯坦是个主权国家。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的民调也显示,全球有六成多的人支持这个方案,具体数字是61%。中东地区,支持率却低于35%。

这种国际气氛下,8月3日,伊朗革命卫队突然公开发了份声明。他们语气很硬,明确说不接受“两国方案”,还发誓要让以色列从地图上消失。他们称所有推动“两国方案”的努力都是“邪恶的阴谋”。这一下,国际社会非常震惊。

这做法不仅和国际社会多数人的想法完全相反,也被看作和中国一直主张的解决方案不一样。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全球大国,也是伊朗的战略伙伴,长期以来都坚定支持“两国方案”。

中国的主张是,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伊朗革命卫队偏偏在这个时候,要如此高调地站到国际共识的对立面?他们究竟在想什么?

卫队心里的账本

要理解伊朗革命卫队为什么这样表态,得从他们骨子里的想法和实际的利益两方面看。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反对以色列就成了伊朗对外政策最核心的东西。

革命卫队是伊朗最有权势的军事和政治力量,他们直接听命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卫队的宗教信仰,从根本上就不认可以色列这个国家是合法的,他们只把以色列看作一个占领者。

如果接受“两国方案”,那就等于是承认了以色列有存在的权利。这和革命卫队最根本的信仰完全抵触。革命卫队的反以色列立场,不单是政治表态,更是宗教信条的表现。

除了信仰,革命卫队还有自己的经济算盘。他们不光是一支军队,还深度参与伊朗的经济活动。有估算说,伊朗国内10%到50%的经济份额都在他们手里。

所以,一直和以色列对抗,支持哈马斯这些武装组织,实际上是革命卫队维持自己在伊朗国内政治和经济特权的手段。

一旦“两国方案”真成了,中东地区和平稳定了,革命卫队的政治影响力会大大减弱,经济控制力也会削弱。这种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也许比纯粹的信仰因素更现实。

战火下的决绝

伊朗革命卫队这次态度强硬,这不光是孤立事件,而是近期地区冲突火上浇油的结果。今年6月,以色列对伊朗采取了大规模打击行动,代号“雄狮行动”。

那次行动直接导致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丧生。这之后,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直接冲突进一步升级。甚至有消息说,美国也参与了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

在这种高度紧张的背景下,革命卫队对以色列的态度变得更加强硬。他们反对“两国方案”的声明,就得放在这个特殊时期来理解。

革命卫队把自己看作是中东穆斯林世界里抵抗西方霸权的“旗手”。他们坚定支持哈马斯、真主党,就是想扩大自己在地区的影响力。

他们想挑战沙特、埃及这些阿拉伯国家在巴以问题上的那种妥协做法,试图主导反以色列的阵营,重新塑造中东的局面。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更在德黑兰广场立起“以色列毁灭倒计时牌”,并多次公开表示以色列必须在25年内被消灭。

他们深信,“两国方案”是美国专门给以色列设计的“政治套路”,目的是削弱伊朗和它的地区盟友的力量,巩固以色列的安全。

所以,伊朗不接受任何美国主导的“和平进程”,把支持武装抵抗作为对抗外部干预的主要方式。

革命卫队和哈马斯之间关系非常深。路透社和伊朗官方媒体都报道过,过去十年里,革命卫队给哈马斯提供了至少15亿美元的军事和资金支持。

平均下来,每个月都拨出3000万美元。除了这些常规资金,伊朗还被指通过苏丹、埃及西奈半岛的秘密通道,向加沙地带输送反坦克导弹等重武器。

甚至有消息指出,哈马斯“卡桑旅”的战术手册,都是在革命卫队的协助下编写的。这种深层次的军事支持,确保了哈马斯在加沙地区能够持续作战,也让以色列和西方国家高度警惕。

国际舞台上的差异

伊朗革命卫队的立场,和中国长期以来的官方态度完全不同。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坚定支持用“两国方案”来解决巴以冲突。

今年3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记者会上说得很清楚,巴以冲突老是发生,根本原因是“两国方案”只实现了一半。以色列建国早就是事实了,但巴勒斯坦国却还很遥远。

这番话表明,中国坚决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权利,但也承认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合法存在。

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外交方式很平衡,也很实际。他们既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当权益,又和以色列保持着经济和技术上的合作。

这种平衡的外交策略,让中国能在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之间扮演调解人的角色。比如,2023年3月,中国成功促成了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这显示出中国在那个地区外交影响力越来越大。

伊朗革命卫队这种极端的立场,不仅和中国的调解努力方向不一致,还可能让本已紧张的地区局势变得更糟。

全球多数国家都支持“两国方案”,阿拉伯世界也展现出和国际主流一样的温和立场。今年7月29日,联合国就巴以问题开了重要会议。

沙特、卡塔尔、埃及等十几个阿拉伯国家公开表态,支持“两国方案”。他们还提出,让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接管哈马斯武装,并成立临时的国际维稳部队,负责保护平民和交接安全管理权。

这个提议得到了欧盟、阿盟、巴西、加拿大、土耳其、约旦和英国等主要国家的支持,也在国际社会引发了普遍的积极回应。

然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声明,他坚决反对这个方案。他认为,哈马斯还没有释放所有人质,巴勒斯坦内部腐败和派系斗争还很突出,现在承认他们的主权只会助长极端分子。

美国国务院也多次重申,和平的前提必须是安全,不然“两国方案”根本没办法继续下去。

谁的实力谁说了算

中东现在这个局面,伊朗革命卫队态度那么硬,这会让伊朗更加孤立。相反,中国的平衡外交策略,为自己赢得了更多国际认可。

特别是以色列和伊朗直接冲突升级之后,中国更倾向于用多边机制来解决地区危机,避免冲突扩大。中国这种实际的外交立场,和革命卫队那种被意识形态推着走的极端想法,完全不同。

虽然伊朗军队总司令哈塔米在8月3日的高级指挥官会议上很有信心地说:“哪怕只有1%的威胁,也要用100%的力量去应对,绝不能低估敌人。”他还表示,伊朗的导弹和无人机部队“状态非常好,随时能战斗”。

但外界普遍对伊朗的军事实力还是有疑问。苏浩教授就明确指出,伊朗内部管理很乱,腐败很严重,甚至中高层都可能被以色列摩萨德渗透了。

外面很多人觉得,伊朗革命卫队这么高调地喊着要“消灭以色列”,更多是想搞政治动员,不是真有那样的实际战略能力。

伊朗在地区军事对抗中,一直受限于技术、后勤和情报这些方面的不足。他们说的和实际情况有差距,这让他们的极端立场在国际上没什么说服力。

伊朗在这个时候选择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唱反调,公开挑战沙特、埃及这些“主流”做法,就是想强化自己“反以色列”的形象。

这无疑让中东内部的关系变得更复杂,也让“两国方案”在地区推进面临更大的阻力。

一些伊朗学者并不认同。他们认为,中国在关键时刻没有支持德黑兰,这是对伊朗过度依赖中国外交敲响的“警钟”。甚至有部分伊朗舆论,把中国的不介入看作是一种“背叛”。这反映了伊朗在国际博弈中感受到的孤立和不安。

笔者以为

今年夏天,巴以的“两国方案”成了全球外交桌上的热门话题,但想真正落实,阻力真的不少。以色列、美国,还有伊朗这些关键国家都明确反对,这让这个主流方案短期内很难实现。

伊朗革命卫队用这么极端的方式表明立场,无疑是给中东的矛盾火上浇油。这也让中国这样的大国,在扮演调解人的时候,面对的情况变得更加微妙。

在我看来,巴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不会是某一方说了算。只有地区大国和全球主要的力量,能在各种复杂利益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真正推动和平。

伊朗、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未来怎么互动,或许会给我们指明中东格局如何变化。但极端立场和温和方案的碰撞,注定了巴以问题的答案,还藏着很多不确定性。这个世界,想要真正和平,真的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