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法塔赫政府眼睁睁对外看着以色列打哈马斯也不愿意伸出援手呢你要真以为巴勒斯坦人是一条心,那你真是太天真了

发布日期:2025-10-08 18:00:20 点击次数:180

很多人以为巴勒斯坦人是一条心,但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可能太天真了。 法塔赫和哈马斯,一个在约旦河西岸过着相对稳定的日子,一个在加沙地带死扛,这两派以前是对手,如今简直是死对头。

当以色列对加沙的哈马斯发动军事行动时,控制西岸的法塔赫政府却几乎坐视不理,甚至有人指责他们在配合以色列打压哈马斯成员。 这种“兄弟阋墙”的局面,背后远不是一句“民族大义”能解释清的。

这两派的分歧,从根本上说是政治路线的对立。 法塔赫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和政治手段解决巴以问题,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并接受“两国方案”。 而哈马斯则拒绝承认以色列,主张通过武装抵抗解放全部巴勒斯坦土地,其激进立场被以色列、美国等国家视为恐怖组织。

这种理念上的根本差异,使得双方长期处于竞争甚至敌对状态。 2006年,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胜,但法塔赫拒绝接受这一结果,导致两派关系急剧恶化。 2007年,哈马斯使用武力将法塔赫逐出加沙地带,法塔赫则退守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从此陷入分裂状态。

自此,两派不仅地理上被分割,政治上更是彻底决裂。 法塔赫控制下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获得国际社会承认,每年从美欧获得大量经济援助。 而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则遭到以色列严密封锁,经济困顿,依赖伊朗等国的军援和边境走私网络维持生存。

对法塔赫来说,维持与以色列的相对和平关系至关重要。 法塔赫的安全部队甚至是由以色列帮助训练和装备的,据说连人员的工资都部分由以色列资助。 这种情况下,法塔赫几乎不可能冒险去支援被以色列视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

不仅如此,法塔赫在约旦河西岸的统治也依赖于与以色列的合作。 西岸约60%的土地实际上由以色列控制,水电和税收大权都捏在以色列手中。 去年以色列曾扣押2.3亿美元税款,直接导致法塔赫公务员三个月发不出工资,引发街头抗议,几乎推翻政府。 这种依赖关系使得法塔赫不敢轻易得罪以色列。

从地缘上看,加沙和约旦河西岸被以色列分隔,相距约150公里,彼此难以相互支援。 以色列在加沙周围修建了8米高墙,在约旦河西岸则将其分割成若干散块,每个散块四周都有以色列军警把守,进出受到严格管制。 这种物理上的隔离使得即使有巴勒斯坦人想支援哈马斯,也几乎不可能实现。

国际社会的态度也是重要因素。 许多国家将哈马斯视为恐怖组织并实施制裁。 法塔赫若与哈马斯走得太近,很可能失去国际支持和经济援助,这是法塔赫难以承受的代价。

事实上,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关系已经恶劣到这种程度:有分析认为,法塔赫甚至可能希望借助以色列的力量削弱哈马斯,为日后接管加沙地带创造条件。 法塔赫方面有人认为,哈马斯被削弱后,他们就能“名正言顺”地进入加沙,重建秩序,并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进行重建工作。

但对普通巴勒斯坦人来说,这种政治算计的代价是巨大的。 加沙地带的230万人挤在365平方公里的“露天监狱”中,80%依靠救济粮生存。 西岸的年轻人则抱怨“被法塔赫腐败和以军检查站双重折磨”。

当权者高喊“民族大义”,百姓要的只是不断电、有工作、能看病。 权力游戏让巴勒斯坦建国梦越发虚幻,而最终为这些政治博弈买单的,总是平民百姓。

巴勒斯坦内部这种分裂状态,客观上让以色列得以“分而治之”,成为这场内斗的“隐形操盘手”。 以色列对西岸“放权”以换取法塔赫配合镇压哈马斯,对加沙则实施“精准饥饿政策”——允许粮食入境但封锁重建材料。

甚至有人说,加沙黑市的水泥多是以色列军方暗中放行的,赚的钱又变成了哈马斯的军费。 以方乐见两派互撕,自己坐收渔利。

如今的困局就像一场“囚徒困境”:两派都知道合作对巴勒斯坦更有利,却没有人敢先放下枪。法塔赫怕失去国际社会的支持和经济援助,哈马斯则担心交出权力后会遭到清算。

历史上两派并非没有尝试过合作。 1990年代曾短暂合作,却因争夺援助分配权而翻脸;2017年签署和解协议后,法塔赫特工进入加沙的首日就被扒光驱逐。 信任早已粉碎,何况背后站着不同的金主——法塔赫依靠美国和沙特,哈马斯则指望伊朗和卡塔尔。即使勉强联手,也是各怀鬼胎。

回头看巴勒斯坦街头那幅漫画:法塔赫和哈马斯举枪互指,背后的以色列士兵嗑着瓜子看戏。 这画面讽刺却直指核心矛盾——同被以色列压制,两派为何宁肯内斗也不联手? 答案可能很简单:对权力和生存的算计,已经压过了民族大义。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