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最大威胁?日本彻底不装了,加速军备,要全力对付中方?
发布日期:2025-07-29 09:01:51 点击次数:162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 2025 年《防卫白皮书》称中国为 “最大战略挑战”,其扩军意图显露。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用近百页篇幅渲染中国军事发展 “威胁”。白皮书对中国正常国防建设横加指责,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歪曲为 “破坏地区稳定的因素”,却对自身近年来在军事领域的一系列动作避重就轻。这种选择性忽视客观事实的做法,不仅难以服众,更让周边国家对其军事动向的担忧进一步加剧。韩国外交部已就白皮书提及的独岛相关内容提出抗议,俄罗斯也对其涉北方四岛的表述表达不满。
军舰(资料图)
日本近年来军费持续增长。2025 年防卫预算达到 7.8 万亿日元,这一数字较 2020 年的 5.5 万亿日元增长超 40%,连续 8 年保持增长态势。预算分配上,用于采购远程导弹、隐形战机等进攻性武器的资金占比提升至 65%,而传统防御性装备的采购资金占比则下降至 35%。这些资金流向的变化,并非简单的装备更新需求,而是其军事战略从 “专守防卫” 向 “主动应对” 转向的直接体现。
战斗机(资料图)
日本不断突破 “和平宪法” 限制。2024 年底通过的《防卫力量整备强化法案》,进一步放宽了自卫队的行动权限,允许在 “周边事态” 出现时,无需经过国会特别批准即可向海外派遣自卫队。与美澳等国举行的联合军演频次显著增加,仅 2024 年就举行了 18 次大规模联合军演,较 5 年前的 6 次增加 3 倍。演习科目也发生明显变化,从传统的海上搜救、岛屿防御等防御性科目,拓展到远程导弹打击、航母编队协同、网络空间作战等进攻性科目。这些举措使其军事活动范围从日本本土及周边,延伸至西太平洋、印度洋等广阔海域。
美国对日本扩军持支持态度。双方签署的《相互防御援助协定》为日本提供了 F-35 战机的核心零部件生产技术和导弹制导系统的升级方案。美军在日本青森县部署的 AN/TPY-2 雷达监测系统,已与自卫队的 “宙斯盾” 舰实现实时数据共享,可在发现目标后的 10 秒内完成信息传递和拦截准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协同作战体系。这种军事绑定不仅让日本获得了先进的武器技术,还使其在国际军事合作中获得了更多话语权,进一步助长了其扩军的野心。
中国始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国防开支占 GDP 比重长期维持在 1.3% 左右,这一比例不仅远低于美国的 3.5%、俄罗斯的 4.2%,也低于 2.2% 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军队的发展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近年来参与的国际维和、海上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均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日本以 “中国威胁” 为借口扩军,本质上是为摆脱战后体制束缚、实现军事正常化找理由,这种做法显然是对历史教训的忽视。
战斗机(资料图)
国际社会对日本军事动向应保持警惕。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以和平为核心,其中对日本军事力量的限制是维护东亚和平稳定的重要基石。日本近年来一系列突破战后体制的行为,如增加进攻性武器装备、扩大军事活动范围等,可能引发地区内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韩国已宣布将增加军费用于研发新型导弹,朝鲜也加快了导弹试射节奏,地区军备竞赛的苗头已经显现。周边国家需加强沟通协作,通过建立定期的安全对话机制、开展联合安全磋商等方式,及时管控分歧,共同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日本的扩军行为还对全球战略稳定产生影响。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在军事领域的任何动向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持续增加军费、发展进攻性武器,违背了《联合国宪章》中关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也给全球裁军进程带来负面影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已在多个场合表示,对日本军事开支的持续增长感到担忧,呼吁相关国家保持克制,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分歧。
面对日本的军备扩张,单纯的警惕和担忧远远不够。地区国家应采取实际行动,推动建立更加完善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可以通过开展联合军事演习中的防御性科目演练,提升共同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通过加强情报交流,及时掌握地区军事动态;通过经济合作加深相互依存,减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遏制日本的扩军势头,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