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中国航天接力英雄,杨利伟成功返回,王永志贡献巨大,激励一代代人奋勇前行

发布日期:2025-09-18 09:29:24 点击次数:172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中国航天这事,说实在的,就是一代代人接力干出来的“大活儿”

【说说那个杨利伟上太空的日子】

你还记得2003年10月16号吗

杨利伟那回神舟五号飞船,稳稳当当地从太空回来了

落在内蒙古那边宽广的草原上

那阵儿,全国都炸了锅,大家伙伙儿都激动得不行,杨利伟马上成了大英雄

毕竟他是中国第一个真正飞上天的航天员

他刚落地,哪有时间歇息

立马赶去北京看望钱学森老爷子

说到钱学森,那时候已经92岁高龄了,作为中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老前辈,看到飞船安然返回

你想,这么大年纪的人,还能看到自己一手栽培的事业结出这么大果实

但他没光顾着夸杨利伟,反倒突然冒出一句:“王永志还在不在

但仔细琢磨琢磨,钱老那心里一直惦记着这帮航天接班人

这王永志,可不是个普通人物

钱学森当年一手带着他起步,王永志带着一帮人把神舟飞船给弄出来了

说白了,这就说明了中国航天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靠的是一群人齐心协力,互相配合

【聊聊钱学森这老爷子的故事】

先从钱学森说起,1911年12月11号,他在上海出生,家里条件还不错,老爸在民国政府里管教育

家里人对他教育那叫一个重视

钱学森小时候就喜欢数理这些玩意儿,193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

然后他通过庚子赔款的公费留学去了美国,先在麻省理工学航空工程,1938年拿了个硕士,接着转到加州理工学院

1939年又拿了航空学博士

你想想,这在那个年代,能拿到这档次的学历

回来美国后,他专攻高速空气动力学

帮着建了喷气推进实验室

二战那会儿,1945年他还跑德国去调查纳粹的火箭技术,亲自审问了冯·布朗那些牛人

1947年,他才36岁,就当上了麻省理工的正教授

在美国学术圈那可是顶呱呱的人物

可你说奇怪不奇怪,钱学森心里一直惦记着中国

想着啥时候能回去帮家乡建设航天事业

1950年他想回新中国帮忙,结果美国不放人,说他一个人顶五个师

直到1955年10月,中美谈判才让他回国

回国后,他马上冲到工作第一线,1956年2月就写了个“建立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成了中国导弹研制的蓝图

10月份成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他当院长

算是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导弹火箭研究机构

从这开始,中国航天就一步步走出来了

钱学森带着团队搞东风导弹系列,1960年东风一号成功

1964年东风二号也飞起来了

1970年4月24号,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钱学森这人不光自己干事儿,还格外注重培养人才,他讲的“导弹概论”、“星际航行概论”,一批人才就是他带出来的

王永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王永志和他的“硬核”故事】

王永志这人,1932年11月17号出生在辽宁昌图,家境贫寒

1949年,他初中毕业后去东北实验学校读高中

1952年考上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后来院系调整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5年,他又被选去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学导弹设计

1961年毕业后直接进了钱学森带的第五研究院

你说这人干活利索不利索

1964年东风二号试射那会儿,遇到燃料仓加不满,射程不够,王永志一算账,提议卸掉部分燃料,减轻重量

别人都说这想法太冒险,可他直接找钱学森汇报,钱老听了算了算

结果6月29号,东风二号成功发射

王永志这事儿在钱老眼里算是露了头角

1969年研究院接到洲际导弹任务,王永志参与其中

1971年9月10号,第一代洲际导弹东风五号试射成功

钱学森没停步,知道得继续搞第二代

1971年会议上直接拍板让王永志当第二代导弹总设计师

那时候王永志才39岁,可钱学森看中他脑子灵光、不死板

后来第二代导弹也搞成了,中国国防力量又迈上新台阶

王永志后来转向载人航天,1977年底他就提议跟踪研究载人航天

1978年成立了相关小组

1986年参与863计划航天方面,论证天地往返系统

1991年调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1992年1月带领团队论证载人航天方案,提出三步走战略

8月底到9月间汇报通过

从1992年开始一直干到2007年,神舟系列飞船就是他领着干的

神舟五号成功上天,杨利伟飞得那个稳

王永志200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94年当中国工程院院士,2024年6月11号去世

国家还追授他共和国勋章,真的是铁打的功臣

【杨利伟,这个“天上飞的人”】

杨利伟1965年6月21号生在辽宁葫芦岛绥中,1983年考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

1998年他成为第一批航天员之一,2003年10月15号坐神舟五号飞上天,飞了21小时23分钟

回来后,他第一时间去看了钱学森

这事儿在不少报道里都有提到,钱学森问王永志还在不在,就是既然王永志是神舟飞船的总设计师

是钱学森当年推荐他当总指挥的

当时王永志一直盯着指挥中心的数据,确保飞船顺利返回

钱学森问这个情况,也说明他一直关心航天的接班人能不能顶得住

中国航天靠的,就是这种师徒传承

钱学森和王永志这对搭档,从导弹到航天

展示了中国自己动手、硬核自立的路线

钱老回国后,面对各种技术封锁,他就是从零教起,建研究院

东风一号是苏联帮忙,但东风二号完全靠自己

王永志的那个建议成了关键转折点

后来洲际导弹东风五号射程远,覆盖更广区域

王永志接过班,不光导弹干

神舟五号飞天前,王永志团队反复论证了推进器、轨道控制、热防护等七大系统

每一步都严丝合缝地验证

2005年神舟六号两人飞,2008年神舟七号出舱

这些都建立在王永志打下的基础上

中国航天从导弹起步,到卫星,再到载人飞船

三步走战略就是他和团队定的

现在咱们空间站都建起来了,得感谢这些老前辈们打的地基

咋说,这中国航天的故事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咱们老百姓听着,就像邻居大妈串门儿说话似的

就算你不懂技术,你也能感受到那份热气腾腾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