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最大水电站大坝完工,埃塞俄比亚总理称黑人伟大成就
发布日期:2025-09-19 05:43:51 点击次数:135
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在复兴大坝竣工典礼上表示,这可是“黑人历史上最了不起的成就”哟。话虽这么说,可背后反映的,是埃塞俄比亚的1.35亿人里,有接近一半的人根本用不上电。
非洲的水能资源是全世界第二多,但开发和利用的程度,跟其他地方比起来,差远啦。
现在,非洲的水电装机容量还不到全球的3%,而水电的开发利用率仅仅用了技术潜力的7%,跟发达工业国家那些50%的比例比起来,可真是差了不少。
作为非洲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正遭遇着严重的电力不足困扰。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到2022年为止,埃塞俄比亚的整体电气化水平只有55%,城市地区几乎都通了电,达94%,但农村地区的电力覆盖率可是差远了。
复兴大坝的装机容量达5150兆瓦,这个数值几乎是埃塞俄比亚整个国家发电总量的两倍。除了规模宏大之外,这座大坝还刷新了不少纪录:它用了110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建成,大坝总长1.78公里,拔地而起的高度达到145米。
复兴大坝的建造过程,可以说是埃塞俄比亚人民共同努力、献出汗水的见证。数以千计的人投入到大坝的施工中,许多埃塞俄比亚人还通过买政府债券或者捐款等方式,为这座大坝的资金筹措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2年,年轻的机械工程师莫格斯来到复兴大坝工地时,还算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现在已经40岁了。
他提到:“我们的班次是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中间有一小时的午休。等到白天工作结束后,就把任务交给夜班的伙计们,因为工程得全天不停地推进。”
这位临床护士基罗斯,来自饱受战乱折磨的提格雷地区,他曾多次出手,购买了超过一百份政府债券,力挺大坝工程的建设。
我对自己说,我一定会绞尽脑汁,全力以赴地帮它走向成功。这种全民都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大坝变成了埃塞俄比亚民族骄傲的一面旗帜。
复兴大坝坐落在尼罗河的两大源头之一——青尼罗河上,就靠近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的边界。这个位置挺微妙的,直接关系到下游国家的水资源保障问题。
埃及大概有90%的淡水都靠尼罗河,要是大坝建起来,可能会摇摇欲坠,成了“生存威胁”。苏丹倒是能从更有效的防洪措施和便宜的能源里受益,但也希望双方能签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确保大坝的蓄水和运作都能按规矩来。
尼罗河流域的国家们一直在为水资源的分配问题拉扯着,不停地闹腾着。
埃及和苏丹在1959年签了个《全面利用尼罗河水协议》,规定两国可以用到尼罗河90%的水,但把其他流域国家给忽略了,这事儿让埃塞俄比亚啥的上游国家很不开心。
为了这个事儿,埃塞俄比亚、埃及和苏丹折腾了十多年,期间三国还在2015年签了个原则宣言,保证彼此尊重对方在水资源上的利益。
在竣工仪式上,阿比向邻国作出承诺:“咱们保证,埃塞俄比亚永远不会夺走你们本该得到的那份。”
中国企业踊跃加入了复兴大坝的建设行列。国家电网公司顺利完成了复兴大坝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让中国的设备和技术标准在非洲顺利落地。
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与中国葛洲坝集团签下了复兴大坝预调试工程的合同,还和上海福伊特水电设备有限公司达成了建设发电站及溢洪道所需的电气、机械和土木方面的合作协议。
这种合作可不是单方面帮忙,而是双赢的合作模式。中国在非洲水电项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在小水电方面尤为擅长。
中国算得上是这方面最有经验的国家,对“亚非小水电合作”也格外重视。在非洲的23个国家,已经开展了小水电的咨询、规划以及项目示范等一系列工作。
对普通的埃塞俄比亚老百姓来说,复兴大坝意味着生活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现年35岁的格特内什·加比索住在埃塞俄比亚南部的一个村子里,她和家人在那儿的房子里,没有用上电。
住在大坝边上的农民苏丹·阿卜杜拉希·哈桑已经体会到一些改变:“现在我们有冰箱了,可以喝到冰冷的水。生活中很多东西都靠电。”
这些转变正符合埃塞俄比亚政府的期望,水和能源部长哈布塔木·伊特法说:“到2030年,我们希望至少有90%的国民都能用上电。”
复兴大坝发出的电不仅供给埃塞俄比亚,还将带来益处给附近的国家。肯尼亚总统鲁托透露,肯尼亚正在积极推进与埃塞俄比亚签订购电协议的事宜。
南苏丹总统基尔也说道:“我们很快就会和埃塞俄比亚政府达成一份协议,从那座大坝获取电力。”
其实,非洲国家都挺看重搞好区域间的电力合作,目前已经成立或者在筹备成立的能源联盟有南部非洲电力联盟、中部非洲能源联盟、西非能源联盟和东非能源联盟。
区域能源合作在平衡国家之间的能源供需、确保成员国的电力供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复兴大坝有望变成一个真正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合作的项目。
建设大型水电站时,难免会切断河流、淹没土地,这对生态环境带来挺大的冲击。复兴大坝的水库面积比大伦敦还要大一点,政府说这样能保证灌溉用水稳定,同时也能减轻洪水和干旱带来的麻烦。
埃塞俄比亚议员、巴赫达尔大学水资源副教授德萨莱尼觉得,复兴大坝不会惹出紧张局势,反倒能帮忙缓解洪水和泥沙的问题。
据独立调研显示,截止目前,还没有发现尼罗河下游的流量受到重大影响。这一方面得益于充足的降雨,另一方面也和埃塞俄比亚采取谨慎的蓄水策略有关。
复兴大坝的涡轮机已经运转起来,但它带来的变化才刚刚起步。埃塞俄比亚人民盼望的不仅仅是夜晚的灯光,更是一个经济自立、能源自主的未来。
水坝能发电没错,但关键不在于那混凝土的高度,更多在于它能不能为非洲人民点亮希望之灯。非洲正慢慢苏醒,而能源自给自足,就成了推动这场觉醒的重要动力。
复兴大坝水电站在埃塞俄比亚顺利完工,成为非洲最大的水电项目之一,标志着非洲能源发展的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