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延迟退休落地,70后迎来命运岔路口!提前退还是延迟退?
发布日期:2025-11-21 02:22:29 点击次数:81
2025年延迟退休正式落地,70后成为首当其冲的群体! 但你知道吗? 新政策并非简单的“一刀切”,是给了70后一个前所未有的选择权:有人能60岁提前退休,有人却得干到64岁半。 选择不同,养老金差距可能高达每月近千元。
面对这道关乎晚年生活的选择题,70后该如何决策才能不吃亏? 弹性退休的背后,究竟藏着哪些关键信息?
2025年1月1日,《弹性退休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实行几十年的固定退休年龄制度被打破。 这一政策影响2.4亿参保人,70后作为过渡期的“排头兵”,成为首批需要在新规则下做出选择的群体。
对于197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来说,原来的退休年龄是60岁(2030年),新政策下法定退休年龄调整为61岁4个月(2031年5月)。
他们并非只能按部就班工作到新法定年龄,是拥有一个弹性选择区间:最早可以在60岁申请提前退休,最晚可以延迟到64岁4个月退休。 这意味着70后男性的退休选择跨度长达4年多。
选择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最低缴费年限的变化。 2025年至2029年,最低缴费年限仍维持15年不变,从2030年开始,每年增加半年,直至2039年过渡到20年。
例如,1970年出生的男性若选择2030年(60岁)提前退休,需缴满15年6个月;若选择2031年(61岁4个月)按新法定年龄退休,则需缴满16年。
养老金计算方式关系到退休后的收入水平。 延迟退休后,养老金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 基础养老金部分与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年限挂钩,延迟退休意味着缴费年限增加,同时社会平均工资基准也会提高。
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则受个人账户储存额和计发月数影响,计发月数随退休年龄增加而减少(如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65岁退休降至101),这意味着同样的个人账户余额,延迟退休后每月领取的金额更高。
具体到金额差异,假设月薪5000元的职工,60岁退休每月养老金约2998元,延迟5年至65岁退休,每月养老金可能增至3946元,差额达948元。延迟退休期间虽然继续赚取工资,并增加养老金积累,同时也意味着推迟开始领取养老金的时间。
不同人群的选择策略截然不同。 对于健康状况较差或职业压力大的70后,提前退休是可行选项。以上海为例,2025年3月已有8600多名70后因健康原因申请提前退休,审批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1个月,且养老金按正常标准发放不打折。
对于高技能岗位人员(如医生、工程师),延迟退休不仅能继续发挥专业价值,还能显著提升养老金水平。
女性70后的情况更为复杂,原50岁退休的女性工人,部分已在新政前退休;1975年后出生者可能面临退休年龄逐步延迟至55岁。 原55岁退休的女性干部和技术人员,1970年出生者延迟时间较短,约1-3个月,因此按新法定年龄退休是常见选择。
弹性延迟退休还需考虑单位意愿,政策规定,提前退休可由个人决定,延迟退休必须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 如果单位因岗位调整或成本因素不同意续聘,职工只能按法定年龄退休。
申请流程已简化,选择退休方式后,可携带身份证、职工档案到社保局窗口填写《延迟退休选择申请表》,或在“电子社保卡”小程序在线提交。 社保部门通常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并发放《退休确认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