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最大强援已到,俄军取得空前战果,英国:准备对俄开火

发布日期:2025-07-20 17:54:57 点击次数:72

朝鲜那边,3万人的队伍正轰轰烈烈登上开往俄罗斯的专列,尘土飞扬。 几乎是同一时间,英国新任防长约翰·希利对着镜头,字正腔圆地放话:英国军队“准备就绪”,随时能在北约框架下对俄罗斯“开战”。 这场景,对比够鲜明了点吧? 一边是实打实的兵力在铁轨上奔袭,一边是隔着海峡的“豪言壮语”。

特朗普那边也传来消息,老爷子挺直白:“今天我和普京? 没任何进展。 ”这话一出,欧洲那边怕是有人坐不住了。 俄军最近在战场上势头正猛,乌克兰防线被撕开裂缝,眼瞅着压力山大。 美国这头似乎也力有不逮,北约这帮兄弟心里能不犯嘀咕? 乌克兰这危机,真有点火烧眉毛的意思了。

朝鲜这次,下了血本。 美国CNN七月初捅出来个独家:朝鲜打算往俄罗斯前线塞进去整整3万兵! 这可不是小数目,直接占了朝鲜现役陆军的十分之一,比去年那拨援兵足足翻了三倍。 消息爆出来前48小时,朝鲜官媒放了个挺少见的画面——金正恩在阵亡将士纪念仪式上抹眼泪。 西方分析师起先还嘀咕是不是“表演”,结果朝中社紧接着就配了文:“要让敌人血债血偿”。 这下明白了,朝鲜是铁了心要帮场子,而且要“打翻身仗”。

去年那一万朝鲜兵在乌克兰战场,伤亡率高达23%,连金正恩亲手培养的特战军官都折在里面了。 但这回,他们瞄准的是俄军最头疼的老大难问题:缺人! 俄国防部文件写得清清楚楚,今年4月,前线作战部队的缺口还高达8.7万。 朝鲜这次派出的,全是精锐的机械化师团,带着T-90坦克改造手册和整建制的122毫米火箭炮,直接开到前线。 美欧那边还在为“要不要允许乌克兰用西方武器打俄本土”吵得不可开交,俄朝两军的炮兵阵地,已经怼到距离哈尔科夫前线只有30公里的地方了。 第三方国家直接介入欧洲冲突? 这时代,说来就来了。 俄军的总攻计划,说不定因此能提前俩月。

战场上的结果,骗不了人。 俄罗斯国防部最近一份战报,短短三百字,分量却重得很:哈尔科夫州的米洛韦村,被“完全解放”了。 这村子在地图上小得像针尖,军事价值却高得吓人——它是乌军经营了整整三年的“哈尔科夫堡垒”北大门,扼守着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咽喉要道。 过去三个月,俄军拿下的地盘有1100平方公里,啥概念? 比去年全年战果(897平方公里)加起来还多! 卢甘斯克州全境飘起红旗那一刻,乌军总参谋部作战地图上最后一块完整的防区,没了。 西方军援打的那剂“强心针”,药效似乎到头了。

米洛韦村这一仗,朝鲜援兵的价值更是明明白白。 战前三天,卫星拍得清清楚楚:俄军把预备队全压上去了。 担任主攻的第200摩步旅,之前因为缺编40%,差点被打发回去休整。 结果呢? 朝鲜第108机械化师一到别尔哥罗德基地,这个旅一夜之间补员1400人,主攻营的坦克数量直接翻倍! 乌克兰那边,征兵办为了强征60岁老人,官司都打到法院了。 再看看俄军预备队兵营里坐着的,清一色朝鲜棒小伙。 这兵力差距,就是双方最要命的差距。

英国防长希利那番“开战”宣言,听着挺唬人,可掰开揉碎一看呢? 英国陆军现在满打满算就7.3万人,还比不上俄军一个集团军的规模;主战坦克库存148辆,俄军一个近卫坦克师装备量都比这多;去年演习露了底,真正能拉出去打的战斗旅,就剩3个(约1.5万人)。 这点家底,守自家英吉利海峡都够呛。 军情六处自己还预警呢:朝鲜这波强力援兵一到,俄军极有可能在秋冬季节就拿下第聂伯河左岸全境。 希利这么高调,外交上,是想当“反俄领袖”,给脱欧后掉地上的国际地位找补点面子;军事上? 典型的路径依赖,说白了,就是想拉着整个北约一起上。 英国这路子熟啊——1939年拍胸脯担保波兰安全,纳粹真打过来时干了啥? 2003年跟着美国打伊拉克,2011年利比亚撤军又跑得最快。

北约内部对英国这“危险姿态”的反应,更有意思了。 德国总理当天就撇清:“英国立场不等于北约共识”。 法国总统马克龙,照例是模糊表态,打太极。 俄军刚迎来朝鲜强力外援的敏感时刻,英国这一嗓子,没吓住俄国人,倒让欧洲的反俄阵营自己先裂了道缝。

特朗普那句“和普京没进展”,对欧洲来说,简直是压垮安全感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深层的危机在他对驻欧美军的态度上。 2018年当总统那会儿,他就嚷嚷着要削减驻德美军。 最新的国防预算草案更露骨:2025年给欧洲驻军的拨款,要砍掉12%! 这风向一变,东欧国家立刻慌了神。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最近公开喊话,强烈要求波罗的海邻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制定“美军撤出的应急方案”。 话说得急,因为现实太骨感。

看看波兰,驻扎着5500人的美军精锐快速反应部队;拉脱维亚,有北约多国组成的战斗群。 这些可不是摆设,是实实在在撑起欧洲东翼的战略支柱。 要是真按特朗普的调子撤了,等于亲手拆了东欧的防线,把大片战略空间直接晾在那儿。

布鲁金斯学会的欧洲安全专家说得透:美国未来的安全保障,正悄悄变成一种“有偿服务”。 这意味着什么? 维系欧洲安全的天文数字账单——动辄万亿美元级别的防务投入,历史性地、重重地砸回欧洲自己肩上。 这可是冷战结束三十多年后,对欧洲安全架构基石的一次剧烈撼动,后果谁也说不准。

立陶宛公开要求做“美军撤出预案”,这姿态背后是赤裸裸的恐惧:怕自己成为大国棋局里被牺牲的棋子,却又绝望地发现,自己的生存命脉,始终攥在美俄这两个巨人的角力之中。 想挪一步? 难如登天。

眼下的局面,朝鲜重兵直送俄前线,战场天平加速倾斜;英国口号震天响,却难掩实力空虚和北约内部分歧;美国政策飘摇,欧洲安全基石咯吱作响。 这场牵动全球的大博弈,下一步会往哪儿走? 各方手里的底牌,还能打出什么新花样? 您觉得,这场多方角力的关键胜负手,究竟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