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实亡于万历皇帝?不,其实从明成祖朱棣奉天靖难就已经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发布日期:2025-08-06 18:03:20 点击次数:197
或许大家在讨论明朝灭亡的原因时会发现,就算写一本百万字的皇皇巨著可能都讨论不完,绝不是史书上“明实亡于万历”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可以概括的。
常见的灭亡原因诸如明太祖朱元璋抛弃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转而把天下变成老朱家的天下;而后老朱家的子孙后代又各个神经质,脑子不正常;抑或是文官集团无人制衡做大做强,权奸阉宦横向不法,小冰河期的不寻常气候等等不一而足。
这么多的原因无一不像一根针一般刺痛着大明那脆弱的神经,使他摇摇欲坠。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不易被人发觉的祸根,而且这个祸根竟然像定时炸弹一般被雪藏了百年,直到明末才被引爆,直接为明朝的国祚按下了暂停键。
明王朝建立初期,由于忙着平定四川、云贵等地区的叛乱,无暇北顾,而这时的北元政权还充斥着亡国之恨,所以就趁着这个间隙时不时侵犯明王朝边境,而北元的中坚力量就是汉族重臣王保保。
这个王保保军事素养颇高,战略眼光毒辣,他直接看中了宁夏这块地方,并以此为军事基地,对明王朝的西北用兵。朱元璋对此十分重视,因为他知道当年西夏之所以可以压着北宋打,就是因为西夏也是以此为根据地进而遏制住北宋西北咽喉的。
所以他急命徐达、李文忠、冯胜等大将率领军队解决西北边患问题,所幸明军到达西北后不仅顶住了北元军的攻击,还攻守异形发动了反击,这就是著名的沈儿峪口之役,这一仗大败王保保,陕西的威胁暂时得到了解除。
可王保保虽然远遁,但北方的威胁并没有消除,他们还在持续不断骚扰北方边境。明朝廷便开始重视陕北这一地区的经略,尤其以河套地区(今榆林以北、内蒙古伊克昭盟与宁夏黄河以东长城以北一带)为主。
为了经略河套地区,朱元璋加强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防卫,先后派遣朱明、唐胜宗和汤和镇守这里,并加强驻兵数量。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朱元璋还觉得不够稳妥,便又先后设置了东胜卫、延安卫、绥德卫,以后更是在腹地设置了五花所,逐渐将整个河套地区包住。
后来在西北消灭了更外一个劲敌伯颜帖木儿后,河套地区被明王朝彻底纳入了囊中,明朝廷不仅重筑了东胜卫城,还先后设立了宁夏后卫和镇羌所等一批新卫所。
这一切对于明王朝来说十分美好,蒙古人彻底被挡在了北方进不来,让他们随便折腾去吧,怎么折腾也不会对明朝内部稳定构成什么影响。
可朱元璋的病逝却打破了这一和谐,他的孙子朱允炆被文臣忽悠搞了个削藩,逼得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奉天靖难。可朱棣心知肚明,靠着自己的一隅之地对抗整个大明,犹如蚍蜉撼树,自寻死路,那该怎么办呢?
他思来想去认为必须要借助外部势力的力量,而他的基地靠近蒙古,所以蒙古就成为他的拉拢对象,为了赢得蒙古部落的支持,朱棣对蒙古部落实行了怀柔政策,撤销了东胜卫这个控制河套的重要基地。
朱棣这种“压缩版儿皇帝石敬瑭”的行为,使得西北门户大开,自此被放纵的蒙古部落野心逐渐膨胀,一旦缺衣少食就会纵兵侵扰明朝边境。
但朱棣毕竟是一代雄主,外加当时的蒙古诸部落实力还不强,所以蒙古人只是骚扰边境,劫掠一些物资后就跑了,并不敢直接进入河套地区,朱棣的余威一直震慑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继位,那时的朱祁镇还可以顺利恢复东胜卫。
但随着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天子“北狩”,明王朝颜面扫地,而更为致命的是被迫废除了东胜卫,并且在有明一朝再也无力恢复。这就意味着蒙古部落可以随时侵扰大明王朝,明史对这帮入侵者报以“套寇”的蔑称,算是大明的最后一点“傲娇”。
到了成化年间,套寇“无岁不深入,杀掠人畜至数百万”,明宪宗朱见深三次派遣大军征讨,除了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外,均无疾而终,虽说其间有个红盐池之役,算是昙花一现的荣光,勉强扳回一局,可并没有与套寇主力交手,只不过在心理上挽回了大明的一些面子。
到了号称明朝中兴的弘治年间,名臣杨一清积极筹备要拿下河套地区,实现一劳永逸,恢复永乐盛世的模样,不想大军还没进发,皇帝先走一步。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正德皇帝继位,他重用宦官刘瑾,而疏远杨一清,明朝最后一次有望收复河套的机会就此错过。
到了嘉靖执政,鞑靼的祸乱已经闹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套寇已经饮马渭河,西安大震,曾铣率兵反击,居然小有成果,于是联合夏言筹划收复河套地区,不想计划还没付诸实践,两位大臣就被嘉靖和严嵩联合迫害致死,从此套寇便如入无人之境,大肆烧杀掳掠,嘉靖皇帝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
待到隆庆帝继位,大力推进改革,边防实力有了些许增强,起码可以和套寇打得有来有回,但企图收复河套地区,再无可能,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与明朝和议,双方互通友好,至此结束了战乱状态,双方出现了难得的和平景象。
到了万历时期,东北的满洲崛起,在骚扰大明边境的同时,也持续对西边的蒙古作战,战火一直烧到了崇祯初年。
而那个时候,蒙古由于已经和明朝维持了许多年和平,所以起初奉行的是联明抗金政策,可彼时西北的李自成闹得正凶,明军无力分兵支援蒙古,蒙古遂被皇太极降服,而后又恰逢蒙古林丹汗病死,蒙古自此四分五裂,各部落执政者皆野心勃勃,他们便纷纷由盟友变成敌对势力,成为大明西部的祸患。
就这样陕北的李自成和陕西的蒙古军团交织在了一起,成了大明王朝的掘墓者,或许永乐皇帝朱棣到最后也不会想到,自己和侄子争权会葬送大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