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它当社会新闻就输了,这分明是顶级玩家的“互联网起号”教学
发布日期:2025-10-26 09:50:47 点击次数:121
这事儿魔幻在哪?魔幻在它根本不是一个社会新闻,这是一个顶级的游戏运营教学案例,讲的是如何在“互联网”这个大型开放世界RPG里,用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方式,光速“起号”。
那个叫“宋雨霏”的账号,本质上就是一个刚建的新手号。而“悬赏20万寻救命恩人”这套骚操作,就是她给自己打造的一套版本T0级别的神装——“悲情英雄”套装。这套装备,自带两个被动光环:一个是【道德光环】,让你站在制高点,谁质疑你谁就没良心;另一个是【吸睛光环】,效果是强制周围所有玩家(网友)对你进行“注目礼”。
你看这套路,是不是比市面上绝大多数手游的“首充大礼包”还划算?人家氪金抽卡,还得看脸。这位姐们直接开挂,成本就是几滴眼药水和一段手机录像,回报是21.2万活生生的粉丝。这ROI,别说做自媒体了,你拿去给风投看,VC都得当场给你磕一个,求你分享一下到底是怎么跑通这个商业模式的。
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我们必须搞清楚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这套漏洞百出的剧本,能骗到这么多人?是网友太傻太天真吗?
不,恰恰相反。因为这套剧本,精准地踩中了人性的G点,或者说,它满足了当前玩家社群最核心的“情绪需求”。
1、情绪价值的“刚性兑付”。
互联网是什么?是一个巨大的情绪反应炉。大家每天上班被老板怼,下班被生活锤,心里憋着一肚子火和委屈,没地方发泄。这时候,他们需要一个“出口”。
“宋雨霏”的剧本就提供了这么一个完美的出口。一个柔弱女子,溺水,被救,知恩图报,甚至愿意以身相许——这剧情,集合了英雄救美、重情重义、挑战世俗等所有经典爽文元素。观众在看的瞬间,共情了,感动了,潜意识里把自己代入成了那个“无名英雄”。他们点的每一个赞,发的每一条评论,本质上都是在给自己扮演的这个“英雄”角色投票,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自我实现。
这是一种成本最低的“情绪消费”。你不需要真的跳下海救人,你只需要点个赞,就能获得“我是个好人”的满足感。宋某雪他们,就是看透了这一点,他们不是在创作内容,他们是在批量化生产这种“虚拟道德满足感”的“情绪罐头”,然后卖给每一个需要它的人。讲白了,不就是那点事儿么。
2、游戏规则的“黑产解读”。
任何一个游戏,只要有玩家,就一定有人研究它的底层规则,然后找到BUG和漏洞去刷钱刷经验。现在的自媒体平台,就是这么一个游戏。
“起号”是核心目标,流量是唯一经验值,粉丝数就是你的战斗力。在这个规则下,宋某雪与何某龙这帮人,就是最顶级的“游戏黑产工作室”。他们干的事,跟游戏里那些用外挂刷金币的没什么两样。
他们研究平台的算法偏好什么?强冲突、强情绪、强人设。他们就给你来个溺水救人的强冲突。
他们知道用户想看什么?反转、悬念、大团圆。他们就给你搞个连续剧,每天更新一点“寻找恩人”的进度,吊足你的胃口。
他们甚至精通“规避GM(平台管理员)检测”的方法——视频里煞有介事地标注时间地点,唯独不写“本故事纯属虚构”。这操作,就像是游戏外挂启动时,先给自己伪装成一个无害的输入法程序。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平台算法直接高潮,疯狂给推荐。因为从数据上看,这内容太优质了——完播率高、互动率高、分享率高。算法才不管你是真是假,它只认数据。这真的很重要。我是说,这事儿真的、真的很重要。
所以,你不能把他们当成是普通的创作者,你得把他们看成是“流量黑客”。他们是在利用人性的弱点,对平台的规则进行一次“注入式攻击”。
3、对“剧本”的集体共谋。
最骚的部分来了。为什么很多人在隐约觉得这事儿不对劲的时候,依然选择了相信,甚至在被揭穿后,还有人说“虽然是假的,但宣传了正能量”?
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心理状态,我称之为“精神股东”心态。
当你在一个故事上投入了足够多的情感和时间后,你就会不自觉地希望这个故事是真的。因为如果它是假的,就等于承认自己的情感被欺骗了,自己的时间被浪费了,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这谁受得了?
所以,很多人会主动帮这个故事“找补”,会自我催眠。(插一句,这跟很多玩家沉迷一个烂游戏,还到处跟人说这游戏多好多好,一个道理)。他们从一个观众,变成了一个“共谋者”。他们维护的已经不是“宋雨霏”了,他们维护的是自己那点可怜的、被消费了的善意。
而那句“宣传了正能量”,更是把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推向了顶峰。用一个谎言去宣传诚实,用一次欺骗去歌颂善良……这逻辑闭环,堪称完美。这不就是游戏里那种“只要我伤害足够高,我就可以无视所有防御”的霸王条款么?只要我的“道德”旗帜举得够高,我造假撒谎的过程就可以被无视?
开什么玩笑。
当一个社会的风气,开始默许用虚假来“实现”正义时,那么这个社会离真正的正义,就越来越远了。
那么,怎么破这个局?靠平台加强审核?靠叔叔们事后抓人?
有用,但不够。
因为只要“情绪生意”的底层逻辑不变,只要流量依然是评估一切的唯一标准,那么“宋雨霏”们就永远不会消失。他们只会变得更聪明,剧本写得更逼真,演技更精湛。今天这个倒下了,明天就会有“王雨霏”、“李雨霏”用更牛逼的“外挂”卷土重来。
真正的破局点,在于我们这些“玩家”自己。
你得明白,你在网上看到的每一个让你情绪上头的故事,都有可能是精心设计好的“情绪陷阱”。你得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消费”,不要那么轻易地就把自己最宝贵的同情和善意,支付给一个来路不明的ID。
在点赞转发之前,多问自己一句:这事儿……是不是真实得有点像假的?
当骗子们发现,这届网友的情绪越来越难收割了,这门“生意”的成本越来越高了,他们自然就会去找别的“赛道”了。
毕竟,在任何游戏里,最强的防御,从来都不是装备或者等级。
而是玩家自己。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