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前脚刚签完协议,美国后脚就翻脸,美财长称核心管制不变

发布日期:2025-11-21 16:59:42 点击次数:53

这刚在吉隆坡碰杯,后脚就变脸了,这戏码,还真是百看不厌。

10月26号那天,吉隆坡的空气里都飘着积极的味道。中方这边说谈得有建设性,美国财政部的贝森特女士更是直接,夸这是个特别成功的框架,连特朗普都隔空喊话,说有信心搞成全面协议。要知道,就在几天前,他还放狠话要给中国商品加 századék 的税,怎么一转眼就你好我好了?

因为特朗普的票仓兜不住了。美国农民的大豆还得卖给中国这个第一大买家,这笔订单要是黄了,他的基本盘可就得地动山摇。所以,桌面上中方多买大豆、美方取消加税的共识,说白了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贝森特改口说威胁解决了,连带着把甲骨文、亚马逊那些被卡在海关的几十亿美元的货也给松了绑。

可最精彩的部分来了。这边厢协议的墨迹还没干,那边厢贝森特就对着全球媒体补了一句:出口管制不变。这话一出,气氛瞬间就微妙了。什么意思?就是说,农产品生意可以做,钱可以赚,但想从我这儿拿走高科技,门都没有。这才是美国真正的底牌,是它宁愿自己企业叫苦连天也绝不松口的战略核心。

你看美国商务部那个产业与安全局(BIS),区区150号人,每年却要监控全球三千万笔出口交易,连他们自己人都承认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如此,限制AI芯片的新规还是在10月份如期而至,把管制范围扩得更大了。关税、船舶收费这些都是小打小闹的表面利益,真正要命的是卡住中国技术的脖子。

这背后,其实是美国内部两股力量的极限拉扯。贝森特代表的财政部,得顾着华尔街和企业们的钱袋子,所以她必须把框架成功挂在嘴边,稳住市场。但五角大楼和国会那帮强硬派可不这么想,在他们眼里,国家安全高于一切商业利益,所以BIS必须出来表态,强调管制没松,两边都不得罪,这水端得可真平。

中国的应对就更有意思了,表面上的让步,实际上每一步都在为自己争取时间。延长关税暂停,是给国内的出口企业喘口气的机会。推迟稀土管制一年,更不是放弃筹码,谁都知道中国掌控着全球九成的精炼稀土,这东西真要断供,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得集体休克。这步棋,不过是暂时递个台阶,换取谈判桌上的主动权罢了。

真正的重心,中国早就放在了家里。10月工信部刚开完会,目标明确得不能再明确: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必须死死地绑在一起,搞国家技术交易平台,扶持那些专精特新的企业。国务院的白皮书更是直接告诉全世界,中国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不存在任何歧视性政策。潜台词就是:我们敞开大门做生意,但核心技术,我们自己搞。

所以美国这次的迅速变脸,反而暴露了它内心深处的焦虑——那套老掉牙的科技压制,好像越来越不灵了。它想用一纸新规把全球的芯片供应链都管起来,结果呢?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的集成电路出口逆势增长了13.2%,成了机电产品里最亮眼的支撑。

美国自己的企业反倒先扛不住了。甲骨文的高管直言新规在扼杀创新,英伟达吐槽这是官僚主义,半导体行业协会会长更是用了深表失望这种词,警告说这等于把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说到底,吉隆坡的这场共识,不过是一张利益交换的快照罢了。美国用暂时的关税休战,换来农产品出口和短暂的市场稳定;中国则用稀土这张牌的延迟打出,换来了宝贵的创新时间和谈判空间。博弈的核心早已转移,美国还在用老办法死守着科技霸权,哪怕损兵折将也在所不惜;而中国,却在利用这难得的缓冲期,扎扎实实地搭建自己的创新生态。

接下来,谈一阵、打一阵的拉锯战恐怕还会继续,但中国的底气,从来不是靠谈判桌上的几句承诺,而是源于自身产业链的韧性和政策的确定性。美国想靠管制卡脖子,这条路只会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