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英国女孩刘道蕊:卖房捐钱给周总理,只为新中国建设

发布日期:2025-11-23 04:58:26 点击次数:81

1997年春天,中国银行的几个工作人员围着电脑发愣。账目上清清楚楚写着:周恩来总理名下,46.7万元存款。

这可把大家吓坏了。总理都去世21年了,怎么还有这么多钱在银行里躺着?

要知道那个年代,46万块钱能在北京买套不错的房子。可周总理是什么人?一辈子清清白白,两袖清风,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

神秘的英镑存款

仔细查账才发现,这笔钱的来源更奇怪。1967年7月8日,有人存了1.2万英镑到银行,户名就写着周总理的名字。

1967年啊,那时候普通工人一个月才挣几十块钱。1.2万英镑按当时汇率算,相当于8万多人民币,这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周总理每月工资400块,邓颖超大姐也就350块。两口子省吃俭用,有点余钱不是帮助困难群众,就是交党费,哪来这么多外汇?

银行的人坐不住了,必须得查个水落石出。这要是传出去,总理的名声可就毁了。

战火中的英国姑娘

故事得从1940年的伦敦说起。那时候德国天天轰炸,整个城市都在战火中颤抖。

有个叫多利的英国姑娘,因为战争丢了工作,到处找活干。机缘巧合下,她进了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当出纳员。

这姑娘心眼挺好,看到中国海员领了工资就去花天酒地,心里着急得很。她就劝这些人:“你们家里还有老婆孩子等着钱用呢,别都糟蹋了。”

大部分海员根本不听,还骂她多管闲事。不过也有几个被她说动了,开始往家里寄钱。

多利这人就是这样,看不得不公平的事。1944年冬天,她发现负责管理募捐箱的国民党官员居然偷里面的钱。

这些钱本来是要救济祖国难民的,被这家伙往自己兜里塞,多利气得够呛。她想了个办法,每天开门前把国民党的募捐箱藏起来,让大家只能往红十字会的箱子里投钱。

爱情与正义的相遇

没多久这事就被发现了。那个贪官气急败坏,非要银行开除多利不可。

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个中国小伙子站出来为多利说话。这人叫刘本昆,清华大学毕业,1943年从上海调到伦敦分行工作。

刘本昆当着大家的面,把那个贪官的丑事全抖了出来,还解释了多利的真实想法。他这一番话感动了不少人,大家纷纷为多利求情。

银行经理见势不妙,赶紧收回了开除决定。而刘本昆的挺身而出,也打动了多利的心。

两个年轻人就这样认识了,志同道合,很快就坠入了爱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们在伦敦结了婚,多利改名叫刘道蕊。

保卫国家财产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的中国银行面临一个大问题:到底听北京的还是听台湾的?

伦敦分行的行长偏向台湾那边,总部让冻结资金,他不但不执行,还想偷偷把银行的外汇转移到台湾去。

刘本昆看出了行长的心思。这些钱要是被转走了,对新生的共和国来说损失太大了。

他联合了几个爱国同事,想出个巧妙办法。他们在汇丰银行开了个新账户,规定必须他们五人中至少一人签字才能动用。

这一招成功保住了国家财产,刘本昆也因此被提拔为副经理。加上妻子也在银行工作,两人在伦敦的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回国的渴望

1957年,刘道蕊做了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放弃英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

家里人都觉得她疯了。好好的英国人不当,非要做中国人,图什么?

可刘道蕊心意已决。在她心里,中国早就成了她的家。嫁给刘本昆后,这种感情更深了。

刘本昆心里一直想着回国。听说祖国急需人才,他更是坐不住了,赶紧向总部申请回国工作。

可总部的回复让他失望:暂时不能回去,伦敦这边还需要他。

一等就是好多年。直到1967年,总部终于同意了他的申请。刘本昆高兴得手都发抖,终于能回祖国了!

卖房捐款的决定

为了尽快回国,刘本昆夫妇急着处理在英国的财产。最值钱的就是那套房子,如果慢慢卖,能多卖不少钱。

可他们等不了,最后以1.2万英镑的低价卖掉了房子。朋友们都说可惜,可他们不在乎,早点回国比什么都重要。

回到国内后,夫妻俩被安排在中国银行总部工作。工资虽然不如在伦敦时多,但他们很知足。

看到祖国建设如火如荼,处处都缺钱,两人商量后做了个决定:把卖房子的1.2万英镑捐给国家。

可这钱该给谁呢?他们想来想去,觉得只有周总理最值得信任。

匿名的善举

1967年6月,周总理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信。信里说:“敬爱的周总理,我们给您汇去1.2万英镑,这是我们省下来的钱,想交给国家用于建设。我们不知道该找谁,只好麻烦您了,因为我们相信您。”

信里没有署名,也没留地址。刘本昆夫妇就是怕政府不收这钱,所以故意不留身份信息。

周总理看到信后,第一反应就是退回去。他立即批示:“个人存款名,国家不能收,要尽快找到捐款人,把钱退回去。”

可找人谈何容易?那年头没有现在这样的信息系统,要找两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简直比登天还难。

没办法,周总理只能把这1.2万英镑暂时存在银行里,等着有朝一日能找到真正的主人。

30年后的发现

1976年周总理去世,直到最后也没能找到那笔钱的主人。这钱就在银行里静静地躺了21年。

1997年银行查账时发现这笔存款,工作人员们都傻眼了。连本带息46.7万,这在90年代可不是小数目。

经过反复调查,终于找到了刘本昆夫妇。这时他们已经退休快十年了,刘本昆身体不好,经常住院,两人就靠微薄的退休金过日子。

银行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想把钱还给他们。可老两口坚决不收:“既然当初决定捐了,哪有收回的道理?”

双方僵持了好久。最后还是刘道蕊想出了办法:以刘本昆的名义建个基金会,专门奖励银行里的优秀员工。

就这样,这笔钱终于有了最好的归宿。

永远的感动

这个故事传开后,很多人都被感动了。一个英国女孩,因为正义和爱情来到中国,最后把全部家当都献给了这个国家。

刘道蕊用一生证明了什么叫真正的爱。她爱丈夫,更爱这个让她找到人生意义的国家。

而周总理的坚持,更让人敬佩。明明可以直接收下这笔钱,可他偏要找到真正的主人,这就是人民公仆的品格。

现在想想,如果没有像刘本昆夫妇这样的人默默奉献,哪来今天的繁荣富强?如果没有像周总理这样的领导干部坚持原则,老百姓又怎么能真正信任政府?

面对这样的故事,你是否也和我一样热泪盈眶?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年代,还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