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在委内瑞拉附近炸沉贩毒船,我们离海洋无序有多远
发布日期:2025-10-24 22:33:20 点击次数:78
2025年10月14日,一艘船在委内瑞拉外海的国际水域被美军舰炮击沉,6人溺亡。没有警告,没有登船,没有逮捕。白宫仅用一条社交媒体帖子宣告:这是对“毒品恐怖主义”的胜利。船沉了,证据也沉了。
过去六周,美国已在同一海域发动五次类似行动,击沉五艘船只,致死33人。每一次,都由总统在社交平台宣布战果;每一次,都未公布船只国籍、船员身份、毒品数量,甚至不提供坐标。美方称其处于“非国际武装冲突”状态,却拒绝说明法律依据,也不向国会提交行动报告。
这已不是缉毒,而是战争——一场没有宣战、没有规则、没有监督的战争。
国际法从未授权一国军方在公海上击沉可疑贩毒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公海执法必须遵循“登临、检查、扣押”程序。贩毒不是海盗,不能适用武力摧毁条款。美国的行为,直接绕开了司法程序,将嫌疑人当场“处决”。这不是执法,是处刑。
更危险的是,美方将贩毒者称为“恐怖分子”,却拿不出任何组织关联证据。国际人道法要求,只有直接参与敌对行动的战斗人员才可成为军事目标。平民贩毒者不在此列。若此先例成立,任何国家都可宣称某艘船“涉嫌犯罪”,继而开火击沉。今天是一艘毒船,明天会是谁?
对比之下,中国海警在公海缉毒时,始终坚持登临检查、证据固定、依法拘捕。2024年以来,中国联合多国破获多起特大运毒案,均通过情报协作与和平执法完成。行动后,官方发布高清现场照片、毒品称重数据、嫌疑人供述,全程可追溯。即便面对跨国犯罪,也未动用致命武力。
试想:若一艘中国船只在加勒比海被美国击沉,仅凭一句“涉嫌贩毒”便沉入海底,我们能否接受这种“正义”?若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又怎能容忍美国以同样方式对待他人?
国家安全不能成为掩盖非法行动的遮羞布。公众有权知道:那艘船到底载着什么?船上的人是否真的构成威胁?军事打击是否唯一选择?当政府以“机密”为由拒绝披露,我们失去的不只是信息,更是对权力的制衡。
没有证据的正义,只是暴力的代名词。公海不属于任何国家,但属于人类共同的法治底线。击沉一艘船容易,难的是不让整个海洋秩序随之沉没。
